全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级别由二级调整为三级后全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意见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0-06-25 15:03:14 发布人:呷浪 浏览次数: 1949

QQ图片20200625150802.png

全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级别由二级调整为三三级后全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意见

目前,全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级别已由二级调整为三级。降级不等于降防。为更加科学精准有效开展疫情防控工作, 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冠肺炎疫情 常态化科学精准防控工作的实施意见》(鄂办发„2020‟7 号), 结合我市疫情防控工作的实际,特制定本意见。 

一、坚持有效防控思路 

1.坚持疫情防控指挥体系不变。继续保持全市各级党政主要 负责人任指挥长的应急响应组织架构和疫情防控指挥体系,坚决 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毫不放松抓紧 抓实抓细各项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 

2.坚持科学精准防控策略不变。各级指挥部要常态化、制度 化开展疫情风险分析研判、落实信息闭环和工作闭环管理,卫健、 疾控部门要进一步强化部门工作责任,医疗卫生机构要进一步强 化专业防控责任,根据传播风险评估结果,以最小防控单元划定 疫点疫区,在精准控制传染源和切断传播途径上下功夫,做到“及 时管控一代病例,有效预防二代病例,切实杜绝三代病例”。

3.坚持加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的目标方向不变。坚持疫情防 控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导向,加快推动全市由复工复产向稳产 满产转变、由秩序恢复向市场恢复转变、由心态稳定向信心恢复 转变。 

4.坚持联防联控、群防群控机制不变。坚持党建引领,继续 发挥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协同功能,落实党员干部“双报到” 工作制度,加强社区(村)常态化防控力量,筑牢基层防控这一 道关键防线。 

5.坚持压实“四方责任”的工作抓手不变。认真落实各级党 委政府社会面管控的属地责任、行业部门的主管责任、企事业单 位的主体责任、居民个人和家庭的自我管理责任,深入开展爱国 卫生运动,用责任压实推动社会面管控落实。 


二、动态调整防控措施 

6.优化调整小区管控。对进出小区人员实行“差别化”管理, 小区内原有住户进出小区,可不再进行体温检测;对小区外来人 员持健康码绿码并经登记,方可进入小区。 

7.优化调整机关企事业单位管控。对进出机关企事业单位 (学校、医院除外)的本单位职工,可不再进行体温检测;外来 人员持健康码绿码并经登记,方可进入。

 8.严格特殊场所管理。对养老院、福利院、安定医院等在落 实防控措施的基础上,恢复正常管理。监狱、看守所等特殊场所 严格按照监所管理的要求落实防控措施,抓好日常管理。 

9.严防境外疫情输入。加强境外疫情输入风险的分析研判, 对境外入襄返襄人员继续由第一入境口岸集中隔离 14 天,入襄 返襄后一律纳入当地社区(村)防控体系,做好入境人员数据信 息闭环和全流程闭环管理。 

10.加强中高风险地区来襄人员管控。随时掌握全国各地的 疫情情况,了解中高风险地区动态,对中高风险地区来襄人员, 会同其家庭、所住社区(村组)、工作(接待)单位、入住酒店 等进行主动追踪信息登记,并将其纳入网格化管理,采取隔离观 察 14 天并进行核酸检测、健康监测等措施。 


三、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11.有序开放文体娱乐休闲场所。在落实经营主体责任,严 格消毒通风、测温扫码、保持社交距离、科学佩戴口罩、完备应 急预案的前提下,有序开放电影院、游泳馆、游戏游艺厅、网吧、 棋牌室、培训机构等场所,有序恢复会展、体育赛事和演艺活动, 并视情况动态调整人员限流。

12.有序开放跨省(区、市)团队旅游业务。在落实组织方 主体责任的前提下,开放除中高风险地区以外的跨省(区、市) 团队旅游业务。 

13.稳步推进复学复课。各地要进一步细化完善开学工作方 案和应急处置预案,全市高中(含中职学校和技工学校)和初中 其他年级在符合疫情防控条件下可安排复学,小学和幼儿园本学 期不安排复学。高校非毕业年级学生本学期原则上不安排返校, 确有特殊需要的,经本人自愿申请并经学校同意后可以返校。对 来自中高风险地区返校学生实行核酸检测和血清抗体检测。继续 严格校园管控,教职员工和学生量体温、扫健康码进出校园,落 实校外人员“无必须不进校园”的日常管控要求。学校室外活动 和体育锻炼可不戴口罩,学校室内佩戴口罩,复课一段时间经疾 控机构评估后可不戴口罩,教师授课时可不带口罩。 

14.全面恢复医疗秩序。在加强院感防控和医务人员防护、 落实医疗机构防控措施的前提下,全面恢复正常医疗秩序。对低 风险地区来襄就诊的普通门诊患者无需进行核酸检测。对进入发 热门诊的患者、入院患者和陪护人员,继续进行核酸检测,必要 时进行血常规及肺部 CT 排查。除中高风险地区外,开放其他地 区人员来襄就医。 


四、持续开展社会面筛查

15.继续开展重点人员筛查。按照“应检尽检、愿检尽检” 的原则,在做好密切接触者、境外入境人员、发热门诊患者、新 住院患者及陪护人员、医疗机构工作人员、监所工作人员、社会 福利养老机构工作人员、公共场所和公共交通服务人员、重点小 区(村组)居民、在襄离鄂人员等既往明确的重点人群核酸检测 的基础上,准备好开展新一轮大规模的核酸检测,为相关服务人 员、教职员工、学生等开展检测。 

16.常态化开展相关农产品抽样和环境取样检测工作。对全 市农贸市场、商超售卖的进口海鲜和冷鲜肉产品实行抽样检测全 覆盖,其中市区由市市场监管局负责,市商务局、市公共检验检 测中心配合搞好检测,各县(市)、襄州区可参照市区做法执行。 各地要对辖区内的农贸市场、商场、超市、学校、机场、火车站、 汽车站、医疗机构等公共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每天选取一部分 进行环境取样检测,此项工作由卫健部门负责,市、县疾控中心 采样并检测。 


五、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17.科学指导佩戴口罩。落实好国务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 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公众科学戴口罩指引(修订版)》,引导公众 养成科学佩戴口罩、随身携带口罩的习惯。医疗机构、出入境口 岸、隔离场所等职业暴露人员,医院就诊、陪护探视人员,患有- 7 - 呼吸道疾病(如流感、普通感冒等)的人员,以及前往人群拥挤、 通风不良的室内公共场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随时佩戴口 罩;在保持社交距离情况下,户外可以不戴口罩,在消毒到位、 通风良好、严格健康监测、保持社交距离的室内场所(包括会议) 可以不戴口罩。市、县两级指挥部要督促有关单位在需要佩戴口 罩的场所设置醒目标识,提醒市民佩戴口罩。 

18.提升群众健康素养。引导群众树立“人人都是自己健康 第一责任人”理念,自觉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做到勤 洗手、多通风、常保洁,不随地吐痰,咳嗽或打喷嚏时遮掩口鼻, 感冒发烧自觉戴口罩,加强体育锻炼,养成分餐习惯,均衡膳食 营养,不食用野生动物,全面提升群众自我服务、自我防护能力, 筑牢个人健康防线。 


六、快速精准处置突发疫情 

19.充分发挥“哨卡”作用,快速发现和处置疫情。发挥医 疗机构“哨卡”作用,继续实行首诊负责制和 24 小时值班制, 严格落实预检分诊制度和发热门诊闭环管理,强化发热门诊“哨 卡”功能,增强早期预警能力,做到第一时间发现、报告、隔离 可疑病例。充分发挥药店、公共场所、社区、学校等“哨卡”作 用,引导发热人员到发热门诊就医,异常情况及时上报各地疫情 防控指挥机构和疾控机构。

20.充分发挥流调队伍职能作用。继续保留由公安、市场监 管、卫健等部门组成的联合流调队伍,在接到属地医疗机构病例 报告、无症状感染者、出院“返阳”患者以及入境人员信息、外 地相关协查信息后,做到第一时间完成流调、第一时间采取隔离 医学观察措施、第一时间启动多地协查机制。 

21.充分发挥院感防控底线作用。严格落实院感预防控制制 度,继续落实住院病人及陪护人员核酸必检、门诊就医体温必测, 在二级以上医院发热门诊、传染病区规范设置清洁区、污染区、 半污染区和医务人员通道、病人通道,普通门急诊落实“双分诊、 双缓冲”规定。加强医生职业防护和职业暴露处置监管,规范做 好医院内部消杀和医废处理等工作,确保不发生院内感染。 

22.充分发挥联防联控应急响应机制作用。坚持常态化防控 和应急管理有机结合,按“四早”要求,一旦发现疫情,迅速启 动联防联控应急响应机制,提升快速反应能力,科学划定防控区 域范围至最小单元(如楼栋、病区、自然村等),尽可能缩小疫 情防控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范围。 七、强化工作保障能力 

23.强化公共卫生体系应急保障能力。备足应急医疗救治力 量,市中心医院按照医生不少于 10 人、护士不少于 30 人,各县、 市集中收治医院按照医生不少于5人、护士不少于15人的标准,市、县两级其他定点医疗机构按照医生不少于 3 人、护士不少于 10 人的标准,备足应急医疗救治力量。各地各部门要认真总结 疫情防控中的经验、教训,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完善本地本部门 疫情防控工作应急预案,并进行桌面推演和实战演练,确保在疫 情发现、报告、指挥、处置等环节中,能够快速反应、无缝衔接、 形成闭环,做到反应灵敏、应对精准、处置果断。 

24.强化物资保障能力。各地要准确掌握辖区内可用于新冠 肺炎医疗救治的医疗机构、救治床位、车辆设备,以及防护物资 的数量、分布等,坚持平战结合、采储结合原则,市、县两级医 用和防护物资按照不低于 1 个月的高峰期需求量进行滚动储备, 各定点医疗机构医用和防护物资按照不低于 7 天的高峰期需求 量进行滚动储备。 

25.强化人才保障能力。充实市新冠肺炎防治专家库,市级 建立一支由 10 名首席专家、30 名临床专家、5 名公共卫生专家 组成的多学科专家库,建立健全专家协商会诊机制,确保突发疫 情后第一时间能够组织全市相关专家开展分析研判,提供及时、 科学的决策参考。 

26.强化技术保障能力。加快推进市疾控中心 P3 实验室建设, 支持市公共检验检测中心稳步提高实验室检测水平。组织科研力 量开展疫情防控“襄阳版”的应急技术科研攻关,持续关注全国乃至全球新冠肺炎防治药物和疫苗研发进度,加快推进我市社区 人群新冠病毒感染和抗体水平调查科研项目,动态了解新冠的群 体免疫与流行情况。


来源:襄阳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 2020年6月24日印发

我想说:
  • 评论
0条评论
  • 最新评论